近日,我校藥學院鄒秉杰、宋沁馨、王琛團隊在國際權威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發表了題為“Voltage-Programmed Sequential Fluorescence Encoding (VPSFE) Enables Multiplexed In Situ Proteo-Imaging with Electric-Field Turing Patterns”的研究成果。我校藥學院鄒秉杰教授、宋沁馨教授和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金陵醫院周國華教授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我校藥學院王琛特聘副研究員為第一作者兼通訊作者,中國藥科大學為第一通訊單位。
單細胞蛋白時空分析技術是藥物靶點發現與疾病機制研究的重要工具。然而,現有方法在空間分辨率、靈敏度、檢測通量方面難以兼顧。該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基于電泳的熒光探針快速交換策略,結合免疫寡核苷酸標簽原位信號放大的方法,構建了圖靈模式編碼的亞細胞分辨多重蛋白質空間成像新技術,實現了細胞與組織中藥物相關靶點的原位分析。該團隊一直圍繞蛋白質等生物大分子檢測開展分析新方法研究,近三年在分析學科期刊連續發表相關研究成果(Anal. Chem. 2023, 95, 8621-8631;Anal. Chem. 2024, 96, 756-765;Biosens. Bioelectron. 2025, 289, 117864;Microchim. Acta. 2025, 192(9): 615)。
以上研究工作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江蘇省重點研發計劃社會發展項目、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資助。
論文鏈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511629
圖1:圖靈模式編碼示意圖及單細胞多靶標特異性成像結果示意圖
(供稿單位:藥學院,撰寫人:劉華,審稿人:劉帆)